南都讯 新年伊始,岭南处处响起奋斗的号角,“高质量发展”热潮此起彼伏,连绵不绝。
(资料图片)
去年创下地区GDP达501亿元、增速“全市第一”的佳绩,斗门赢得无数赞誉。掌声还未消退,斗门再下“军令状”: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长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3%。
疫情的影响仍在,各大产业逢春复苏,但是要达到6%的目标仍面临巨大的压力。
凭什么敢?怎么实现?着力点在哪?
斗门两会期间,斗门区长韩云用30分钟的报告回答了这个问号。新年开局,斗门将奋起拼搏,抢夺先机,构建以“大产业、大城市、大交通”为支撑的“大斗门”现代化发展格局。
搭建平台载体
构建斗门经济发展新格局
斗门作为珠海实体经济发展主战场,正处于集聚发展优势、加速蓄势腾飞的关键阶段。搭建产业优势平台载体,是构建斗门经济发展新格局的必由之路。
珠海毗邻港澳,且港珠澳大桥开通,实现一桥陆地连接三地。港澳的资源要素优势,是斗门发展的着力点之一。
珠海市斗门区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关铭荣摄
韩云说,通过强化与合作区协同发展,“深入实施 "湾区通 "工程,积极参与 "轨道上的大湾区 "建设,抢抓 "港车北上 "机遇,强化规则衔接和机制对接,让各类要素更加便捷流动。”
大湾区内,珠江口西岸,已成为战略性产业集聚区,而斗门正居其中,且产业发展日渐蓬勃。如何将这一产业优势充分发挥,并辐射粤西,成为斗门的下一个产业目标。
斗门正全面对接珠海大型产业集聚区建设,加快推进5.0产业新空间建设,以承接更多的优势战略性产业落址斗门。
按照计划,富山工业城已开工建设的277万平方米上半年交付,谋划启动龙山片区、虎山片区及二围北剩余地块建设,努力实现到年底建成500万平方米以上产业新空间。
同时,紧扣产业发展所需,实施富山蓝领人才战略,深化实施“有业有住有家”计划,加快建设二围东154万平方米、2.6万套宿舍蓝领社区,力争年内建成一期约5000套蓝领宿舍,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和人才住房3000套。
预制菜产业是今年荣登“一号文件”的明星产业。围绕发展预制菜产业,今年斗门确定了一系列的规划,推进预制菜产业园二期建设,建成25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和3.7万平方米白蕉海鲈产业服务中心。加快引进更多预制菜产业龙头企业,打造广东预制菜产业“灯塔”园区,打造中国年鱼交易中心,打造全国预制菜装备示范园区。
坚持“制造业当家”
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制造业当家”是珠海的“头号工程”,同时也是斗门实现6%的增长目标的底气和实力。为此,韩云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着重提到,要促进招商引资再提速!
韩云。关铭荣摄
斗门明确,将招商引资作为“一把手工程”,实现重点在谈及签约项目党政领导挂点,加快形成“三个一批”滚动发展格局。同时围绕“3+1”主导产业,创新招商举措,完善招商政策,强化产业链精准招商,加快导入一批具有龙头引领和造血强链功能的优质项目。
招进来,关键还要留得住,而营商环境即是关键一环。
斗门将推进“集成式”改革,抓好“数字政府”和“数字斗门”建设,深化“放管服”改革,继续压减涉企审批手续和办理时限,实现更多政务服务事项一网通办,设立惠企政策兑现窗口,实施“一口发布、一口咨询、一口受理”。
而这次,斗门更是将“服务性政府”诠释得更为透彻:设立“服务企业日”,每月固定时间由区、镇领导深入企业解决问题,提供“保姆式”贴身服务。韩云表示,“整合企业扶持政策,强化惠企政策创新供给,更大力度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
全面对接外部通道
打造珠江口西岸综合交通枢纽
从地图上看,斗门位居珠江口西岸都市圈桥头堡区位,其优势非常明显。然而,要实现人、财、物、钱等要素流通,建立外部战略通道势在必行。
韩云提出,“打通斗门连接中山、江门、对接珠海东部城区的三大通道,实现斗门城区与鹤洲枢纽片区一体化衔接,完善与东部城区快速通道衔接,强化斗门对外交通辐射、市域组团高效衔接。”
当前,斗门正全力推进珠肇高铁、香海大桥西延线、机场北快线北段、珠海隧道等项目建设,积极谋划斗新跨江通道建设,推动莲洲机场、斗门港升级扩容,实现与机场、港口、大桥、高铁快速联通。
如果说外部通道是城市发展的骨架,内部联通则是血肉。要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斗门再次提出优化升级骨干路网,规划新增内部联通通道,满足各组团15分钟上高快速路,力争一季度开工建设莲鹤大道,5月启动建设省道272改线工程,下半年开工建设珠峰大道快速化提升、机场北快线南段工程,年底前完成珠海大道扩建工程主体建设,争取双湖路改扩建及北延工程年底前完成前期工作、香海北路白蕉大桥段先行启动。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作为珠海乡村振兴的主战场,斗门的乡村振兴工作一直走在全市前列。多年来,斗门摸索出一道行之有效的经验,农业兴,则农民富,农村富。
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之外,斗门结合当地农业水产养殖,推进水产养殖业绿色转型发展。
大会现场。关铭荣摄
韩云提出,“加快落实水产养殖示范基地、种苗繁育基地、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等具体举措,试点探索白蕉海鲈与深海养殖联动发展,推进海鲈产业提质增效。”
此外,加快推进集中连片内陆养殖鱼塘标准化和尾水治理项目,重点实施粤港澳大湾区百万亩鱼塘标准化改造,实现两万亩鱼塘养殖尾水执行二级标准达标排放,打造白蕉海鲈养殖尾水治理示范区。
一套“组合拳”打下来,斗门的水产养殖水平一年上一个新台阶,同时带动养殖户收入倍增,农民变成有希望的职业,农业变成有出路的产业。
不仅如此,斗门还提出,通过落实市“乡十条”政策性奖励资金,推动农业三产融合发展。
蓝图已绘就,号角已吹响。以高质量发展推进现代化“大斗门”建设已迈出征程。
湾区小虎,各有功力,急蹄步稳奔前程;俱往矣 ,数西岸强将,还看斗门!
采写:南都记者李洁琼
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