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正文

把自己活成一家公司,你就不迷茫了!_世界简讯

2023-05-20 01:59:09 来源:环球办公
点击 环球办公关注我,加★星标★为什么要把一个人活成一家公司? 第一次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是在杭州的一家公司上班时公司的一次全员会议,当时有一个同事介绍自己说,“我一个人就是一家公司。”当时觉得“他很浮夸。”但今天再回想起来,觉得他对职场是有着清晰认知的。 不知道是从哪一年开始,越来越多的人相信: 未来的时代是「独立工作」的时代。每个人以个体为单位,把雇佣变成合作,把工作变成「自己的事业」,让整个社会的资源高效运转起来。泰勒·皮尔逊也在他的《未来工作:智能时代的竞争力法则》中写到:“全职工作将成为未来的危险职业!” 我们在为谁工作?我们又为什么迷茫? 最好的职场生存之道就是像“公司做生意”一样工作。 作为职场人的我们到底应该如何应对这种未来的不确定性呢? 希望本文能给你一些启发,enjoy~ 图源:Pixabay

01

换个视角工作


(资料图片)

很多人在介绍自己的职业时,总是说“我为XXX公司工作”,想想这句话很没道理,你难道不是在为自己工作吗?

所以不妨换个角度,把自己当成一家公司,以此为起点,你会有完全不同的视角。

老板是你的大客户,你的工作就是你想卖给他的产品,公司就是销售渠道,劳动合同就是供货合同。

升职就是扩大销售量,加薪就是提价,新职务就是开发新产品。跳槽就是换客户,转行就是产品转型。

有一些同事是你的供应商或合作伙伴,还有一些同事是你的竞争对手……

这些可不只是比喻,一个企业想要得到某个方面的专业服务,比如广告服务,他会有两种选择:一个找外部广告公司,签一个为期一年的广告服务合同;或者他可以自组一个广告团队——如果老板希望得到更好的配合。

本质上说,我们每一个人的工作都是可以被服务外包替代的,所以,用企业经营的思维,你可能会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比如996现象,看成人与企业的问题,是一种剥削,但把自己想象成一家企业,本质是因为你身处一个因为“产品过度竞争”引发的买方市场。

在所有的公司类型中,有一类公司特别像拥有专业技能的白领,那就是——专业服务类公司,比如会计、保险、审计、咨询、律师、公关、广告、投行、设计等商业机构。

专业服务公司有两个最重要的特点:高度定制化和高度客户接触。这是不是跟你的工作很像?虽然你有自己的专业,但具体做什么,都是领导说了算,这是“高度定制化”。

还有,你不像产品型公司一样只要把标准商品交给客户或消费者就行了,在你的整个“生产、销售”中,领导的参与度非常高,这就是“高度客户接触”。

专业服务公司跟产品型公司最大的差别在于,公司最重要的资产都是无形资产,一个是人才,一个是客户关系。而职场人士的两大“资产”同样也是“专业能力”和“与领导的关系”。

一家小型专业服务公司如何跟它的大客户打交道,其中很多经验可以转化为职场人士“向上管理”的方法。

02

理解成长的本质

如果企业发展是“价值生产,资源配置”,那么人生发展是否可以说“意义追逐,精力分配”?

一家公司如果不懂优化流程精益生产,流程复杂则生产效率低销售量下降,而如果没有很好的人力资源规划,人岗不匹配、人员流动率大,也会造成企业竞争力不足,人才梯队建设薄弱。不能做好“价值生产,资源配置”,企业就会面临危机。

作为个人“意义追逐,精力分配”如何理解?

很多人把金钱作为最重要的资源和做事的意义,因为它直接影响生存和生活质量。

但是往往快乐并没有增多,反而因为财产损失、没有涨薪就心情郁闷一蹶不振。

原因是因为钱本身对应的那个价值,并没有带来深层快乐的基因。

物欲消费在人的基本需求满足后就不会有幸福感产生。

反而是这些事情其实更能在日常乃至长远时空里对于人产生持久的影响,“时间如何利用?注意力放在哪里?精力怎么分配?最高阶的能量——爱,何处安放?你每天如何分配这些资源?”

如果类比公司思维,我们是否可以将个人价值生产建立在个人化的时间、注意力、精力以及爱的能量上。

对于工作的态度,从原来被动的纯粹输出的手段,转化成现在主动可以倾注时间、注意力、精力和爱的目的上。

工作不再等于疲累,工作等于自身的“价值生产”能力。生活和工作的意义感也迅速提升,而精力分配也更为合理有序。

个人思维模式孵化地是家庭和学校,但容易陷入惯性思维和“舒适圈”。

对于企业商业模式也是一种思维方式,只是企业的思维方式是持续生产价值。

个人成长和公司扩张也非常相像。

为什么有的公司成长快:

在风口上,顺势而为;

使命驱动,目标聚焦;

资源配置模式正确,持续打磨核心竞争力。

为什么有些个人成长迅速:

与时俱进,身处趋势产业和平台焦点;

明确的奋斗目标,集中火力攻克难关;

时间精力资源配置合理,正向积累;

商业比的是商业模式,个人难在探索个性化的模式。

03

扮演好生态角色

在所有信息、物品、人、公司、国家、星球都在密切连接的今天,必需拥有网络和生态的视角。

作为一个公司,在产业链扮演什么角色,怎样跟其他公司建立联系,怎样合作。

作为个人,在家庭中、在不同的社会群体中扮演什么角色,怎样发挥价值,怎样合作和交换。

在一切跟一切连接的时代,公司和个人的危机,可能来自所处圈层单一,而且角色边缘化。

如果仅仅是角色边缘化其实还好,只要圈层多样,边缘反而可能意味着成为社群之间的桥梁,做到跨界,形成结构洞。

04

理解满意度

服务好,不代表客户就满意。

专业服务行业有一个重要的公式:客户满意度=实际体验-期望值。

期望值越高,越容易失望,这是生活中常有的现象。

广告公司为了争取客户,往往把自己包装得天花乱坠,花重金去请外脑,赢得比稿。可一定签下客户,第一件事情就是要控制(其实都是降低)客户的预期值,要敢于跟客户说:“我在比稿时拿的是Demo,是我们未来几年的目标,但眼下,我们还应该首先讨论一下不同成本方案下最可靠的技术”。

这就像我们求职面试时,总是把自己包装着无所不能的超人一样,但从工作的第一天起,你就不能乱盖楼了,也要学会管理领导的预期值。

可能有人觉得这是在欺骗客户,欺骗领导。那是你思考方式格局太小,做事要有长远目标,也要有脚踏实地的小目标;要让领导看到你的潜力与长远价值,也要让他知道你的现状和努力。

在领导眼里,最好的员工是每次都能进步的人。但想要每次都能进步,那每次进步的步子就不能太大,否则容易扯着蛋。小步慢跑几次下来,我们就得到了“预期管理”中最重要的东西——“可预测性”。

“可预测性”的核心是“能力圈”,所以别做万金油式的员工,要清晰地建立你的能力边界,比“哪些擅长”更重要的是——你哪些不擅长。

从数学上说,只要有一个点,和一个方向,你就能想象一条无限长的线。大部分获得晋升机会的人,其职业发展都有很强的“可预测性”,这是领导提拔下属的重要决策依据。

05

理解生意

就算客户满意,不代表你能赚钱啊。

大部分专业服务公司其实是一个很苦逼的生意,特别是“经验型公司”,最重要的资产“人才”和“客户关系”都是易变又无法快速增长的。

效率型和专家型比较容易定价,前期往往是计件,后者是项目提成。但“经验型”的工作很难定价,不管是会计代账,还是广告服务费,常常以月费的方式进行,这跟白领的固定月薪是一个道理。

这种“为时间估值”的方式,表面上尊重专业,假定大家“出售”的每一分钟都是专业服务,可实际上人跟人之间的信任关系远没到这一步。

商业上,甲方与乙方相互猜疑,甲方各种压价,乙方就各种降低出品质量,成为专业服务行业的常态。

工作中领导怀疑员工“摸鱼”,又无法证明,就用加班与变相加班的方法,“小李啊,这个工作不急,周一早上给我就行了。”

员工觉得,反正你怀疑我“摸鱼”,我索性就摸给你看吧。

这是一个死结,如果你做到了我前面说的“获得更多授权”“理解领导的需求”“管理领导预期”,仍然无法获得一个满意的“时间估值”,那就要换大客户——跳槽了。

如果你觉得天下乌鸦一般黑,你就只剩下自己做“乌鸦”一条路了——创业。

这就是另外一个话题了。

总结一下:

大部分专业人士在进入职场的第一天,就陷入了一个误区:我现在在为一家公司工作了。

其实,你自己就是一家“一个人的专业服务公司”——再小的公司,哪怕只有一个大客户,也不会觉得自己在为客户工作,不是吗?

所以,最好的职场生存之道就是像“公司做生意”一样工作,把你的专业知识“产品化”,把你的工作“服务化”,克服人性的脆弱与短视,用商业决策的思维来指引自己的行为。

来源|人神共奋(ID:tongyipaocha) 、HackYourself(ID:ixd_00) -END-

更多延展阅读

点击下方卡片,关注环球办公

记得加星标哦~

商务合作丨办公咨询

干货学习丨加入群聊

@鸟哥助手

期待你的

分享

在看

点赞

标签:

<  上一篇

你好外星人电视剧_你好外星人

下一篇 >

最后一页